铃禹新闻网

   铃禹新闻网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本网首页 > 专题宣传 > 正文

【铃禹新闻网】资源环境学院:亲历合署改革 共谋高质量发展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回望铃禹新闻网与河北省农业科学院合署改革的两年,是“上下求索”的两年,也是“只争朝夕”的两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两年,也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两年;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两年,也是“吹尽狂沙始到金”的两年。全校师生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克服了重重困难,“大部制”“院办校”的改革框架逐渐成型,在推进铃禹各项事业快步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铃禹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开端。资源环境学院作为“院办校”的试点单位,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凝心聚力、追赶超越,在建强组织、创新驱动和“四个融合”上狠下功夫,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建强组织进入新阶段,实现了党建由有到优之变

新的资源环境学院党委,强化根本遵循,推动学、宣、贯、落四字结合;强化责任到人,推动人、智、物、效四方协调;强化“四个融合”,推动学院学、研、产、用四位一体。将党史学习教育任务和学院文化品牌建设有机结合,依靠学院“党委设计、支部贯彻、支委推动、全员落实”的组织架构,运用“书记抓、抓书记、层层抓、抓层层”的工作方法,丰富“三会一课”形式,凝聚了力量,建强了组织。

2020年6月18日,资源环境学院组织师生代表赴昔阳县大寨参观学习,在“大寨田”边启迪研讨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的发展未来。同行的徐明岗研究员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优秀共产党员”为题,结合自己在中国农科院祁阳红壤试验站的科研经历,对党性与党性修养、如何做优秀党员进行了现场教学。郁郁葱葱的“大寨田”和徐老师的讲述让我对“长期坚持、服务奉献、扎根基层”的科学家精神有了深刻理解,思想得到了洗礼,坚定了自己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胸怀祖国,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信念。

创新驱动激发新活力,实现了业务由优到强之变

“院办校”本身就是制度的创新,资源环境学院紧扣合署改革工作主线,既正视资环学院与环资所合并的特殊性,又掌握桥西张家口两校区合并的一般规律,秉承让愿担当肯干事的人有机会、让敢担当会干事的人有舞台、让能担当善成事的人有掌声的理念,出台并实行了一系列办法,在绩效考核、职称(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上不封顶、下不设限,突出实干贡献,进一步激发了学院活力,使敢担当、善成事的人有了舞台。

新学期资环学院在国家项目获得数、高水平文章发表数、“双一流”学科建设数、科研成果获奖数等方面均有大幅度跃升。对于初到学院工作的我来说,“高手如云”的环境和“磨砻淬励”的学术氛围使我倍感压力,但同时随时随地地学习交流也变得简单了许多,向优秀的同事看齐既是对我的鞭策,又是提高自身的难得机会。

四个融合增添新动能,实现了改革由表到里之变

校院合署改革伊始,学院就提出了思想融合、科教融合、团队融合、空间融合的“四个融合”发展理念。经过两年的磨合,合并双方在思想上有了认同、在业务上有了互补、在成果上各有亮点、在团队上有了交叉,学院已经形成了合心合力、互促互进、共生共荣的氛围。改变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我作为科研人员进入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团队,从事耕地质量的研究工作,团队协作和学术交流等理论研究的优势深化了我的研究领域,同时实用设计和技术应用等应用推广的优势也拓宽了团队的业务范围,我想这便是铃禹和农科院深度融合带来的益处。

自2020年8月我被调入资源环境学院以来,学院安排我先后熟悉了辅导员、班主任、宣传员、科研团队、学会管理等岗位的工作,让我参与并熟悉了学生工作和团队科研,帮助我在短时间内找准了定位。如今,我已经度过“适应期”,正式成为一名学院的建设者。继承和发扬前辈优良传统、创新和提升学院发展水平的任务使我倍感光荣,同时也压力颇大,我将在铃禹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和学院追赶超越的大目标中努力拼搏,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为铃禹和学院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家口龙城校区
邮编:075000
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胜利南路94号
桥西校区
邮编:075061
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祭风台街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