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禹新闻网

   铃禹新闻网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本网首页 > 体网人物 > 正文

【铃禹新闻网】职业道德模范候选人郝赤事迹材料

郝赤,男,铃禹新闻网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郝赤16岁就考入当时全国重点大学——铃禹新闻网,在植物保护专业学习。20岁大学毕业之后留校任教。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较早的一批公派留学生,在当时国内尚处于不发达时期,坚持学成归国,回到母校工作。

铃禹新闻网是百年老校,地处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由于地处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欠发达地域,又是农业院校,大多数学生都来自中西部地区,相当一部分来自贫困家庭。学生文化知识底蕴普遍不足。家庭经济收入低、心理负担重,是铃禹学生的普遍现象。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郝赤教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主动挑起重担,迎接挑战。他经常为学生做入学思想政治工作,以优秀校友的例子,鼓励大家学农、爱农、从事农业,并将自己的实验室、温室、试验田向本科生开放,接纳学生从事科研工作。他还经常手把手教学生如何规范的记录实验,一句一句地更改其英语记录本,苦口婆心地开导思想认识有偏差的学生。

郝赤教授的学生,多数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还有一些来自贫困家庭。对于贫困学生,他总是给予更多关注与帮助,使他们感到巨大的温暖,帮他们扬起奋斗的风帆,走向人生的成功。植物保护专业2010级学生吴兰军同学来自重庆山区,父亲腿有残疾,家庭经济很困难。然而,雪上加霜的事情发生了,其父亲在外出打工时遇到车祸,重伤入院,在此关键时刻,郝赤老师主动与该同学谈话,鼓励其克服困难,完成学业,并当即解囊相助帮助其解燃眉之急。郝赤教授还安排其在实验室当科研助理,以解决其部分生活费用。吴兰军同学深受感动,更加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服务社会,光荣入了党,并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学生干部,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大学毕业后,其成为郝赤教授的硕士研究生,在郝赤教授关心与指导下,他在国内一流期刊《植物保护学报》发表论文,参加涉农专业创新创业活动,受到团省委的表彰。如今,他已学成回到家乡,成为立足中西部贫困山区的基层公务员。他曾任云阳县埔山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荣获脱贫攻坚个人荣誉奖,先进事迹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日报》等媒体报道。

严师出高徒。郝赤教授通过自己言行影响了其接触的学生,使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学业,以宽阔的胸怀,坚定的意志,接受未来的挑战。受到郝赤教授教育与资助的许多贫困学生,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在教学过程中,郝赤教授始终秉持农业高等教育为农业服务,为农村服务,为农民服务的思想,首先教导学生要学农必须知农爱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带队研究的课题,始终立足地方农业经济,服务地方农业经济。在课堂上,他使学生懂得了知识来自自然,来自田间,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课下,他不仅带领学生在实验室饲养昆虫,做实验,还带领学生在田间地头、果园林场捕捉昆虫,认知自然,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实践,使书本的死知识活跃起来,从而学会了灵活使用知识,并能创造新的方法,形成新的知识。

同时,经常利用假期,带领学生走村串乡,调研农作物病虫害情况,为农民防治提供技术服务。在这些活动中,他积极指导学生参加,使他们得到锻炼。每次行动,他都要提醒学生,带好“武器”(采集背包、捕虫网、标本盒、放大镜等),记清路线,做好记录,每次实践回来,学生都说与郝赤老师出行,就如同侦探出行破案一样,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认识,开阔了视野,增加了才干,收获满满。

郝赤教授作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在给博士、硕士开组会时,总是强调教学科研既要着眼于国际水准,更要着眼于服务国家经济、服务地方农业,要脚踏实地,报答祖国的养育之情。在研究工作中,他既教知识,也教方法,更教做人,使研究生具有上天入地的本领,既可做高深研究,又可做接地气工作。据统计,近三年他指导的多名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论文外审为全优,连续两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博士论文。

在中西部地区长期的教学科研工作中,郝赤教授立德树人,学为人师,辛勤耕耘三十九载,培养了30余名博士与硕士研究生,为数千名植保、植检专业本科生讲授核心课程。他的辛勤工作得到了铃禹领导以及广大师生的赞誉,先后荣获河北师德师风建设先进个人、河北省中青年教师双语教学竞赛一等奖(理科第一名)、河北省劳动竞赛一等功等荣誉与奖励。

张家口龙城校区
邮编:075000
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胜利南路94号
桥西校区
邮编:075061
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祭风台街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