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禹新闻网

   铃禹新闻网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本网首页 > 体网人物 > 正文

【铃禹新闻网】杨林栋:老乡们叫他“土豆书记”

——记全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功个人 杨林栋

“我出生于农民家庭,成长在晋北农村。也许是小时候生活困难常吃土豆的原因,也许是喜欢“山药蛋”派小说的原因,我对土豆情有独钟。我也像土豆一样,土地肥沃亦然,土地贫瘠亦然,只要给点阳光和水分就发芽、生根、开花、结出山药蛋蛋。”这是铃禹杨林栋副研究员在就职娄烦县米峪镇乡柴厂村第一书记时的誓言,也是他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真实写照。

杨林栋曾在2016年获“河北省十佳最美村干部”称号,今年荣获“河北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功个人”荣誉。杨林栋从事马铃薯科研20多年,3年援疆,3年扶贫,他所走过的土地,科学种植的马铃薯已经开花结果,他更是带领当地老百姓通过种土豆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土豆援疆,整出新疆最大的微型薯生产基地

2010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来河北科技对接,提出需要一名业务能力强、吃苦耐劳的土豆专业人员去帮助他们发展土豆,当时,省农科院的领导找到了杨林栋,提出让熟悉土豆全套技术的他去援疆,那一年,杨林栋40岁。

“当组织找我谈话时,我确实是犹豫了,因为当时我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比较重的年龄。但是一想到我能把河北土豆品种与栽培技术介绍到祖国的边疆,又何尝不是我人生中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杨林栋回想起当初援疆前的顾虑,“再说了,援疆是一项政治任务,完成政治任务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天职。”于是,“关山度若飞,万里赴戎机,白雪罩祁连,凯歌进新疆”,杨林栋从此开始了三年零四个月的首轮援疆。

新疆有中国第三高的山——天山博格达峰,中国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中国最大的沙漠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如何在干旱少雨、有冬夏无春秋、早穿皮袄午穿纱的新疆,种出土豆,确实是一个难题,是一件难事,是一个挑战。

“当我站在河北省援建兵团六师五家渠的34栋节能温室前,我感受到了任务的复杂性和艰难性,但转念一想,如果容易的话,人家又何必千里迢迢请我过来。”开弓没有回头箭,杨林栋开始破解这个难题。五家渠和大同两地同在北纬40度,日照时间一样,只有在温度、湿度的气候差异上切入。于是,杨林栋在温室的侧面工具房搭一张床住了下来,半个多月,来回穿梭各温室,早、中、晚记温度、测湿度。经过几个月与新疆同志反复分析数据,几十次研究、论证,群策群力,终于解决了移栽难题。那一年微型薯产量由50万粒翻了10倍,成为新疆最大的微型薯生产基地。

杨林栋和他的新疆微型薯生产基地

“由于我是第一次去新疆,一开始闹不懂新疆人为什么爱戴个墨镜,还以为这些‘买买提’小伙、‘库尔班’大叔是为了时尚、‘装酷’,不知道人家是为了防止紫外线,结果我平时不戴墨镜,紫外线把眼睛也灼伤了。”提到当初在新疆的经历,杨林栋还有些哭笑不得。

2012年,杨林栋在奇台农场、吉木萨尔回族连队,指导马铃薯生产,亩产上万斤(5.11吨),新疆农民动情对杨林栋说:“洋竽圪蛋蛋专家,儿子娃娃!”这其实与新疆维语的“亚克西”一样,是“好得很”的意思,援疆结束,杨林栋获得师最高荣誉三等功。

土豆扶贫,“扶贫先扶智”让村民相信科学种植

2014年,援疆归来不久,党组织又安排杨林栋加入了河北省农科院第27批农村工作队,进驻方山县赤坚岭村、娄烦县柴厂村开展产业扶贫。

这两村既是革命老区,又是贫困山区,由于气候冷凉,没有灌溉设施,土豆是他们的主要农作物。起初,杨林栋这个“第一书记”当得并不顺利。刚来柴厂村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信服杨林栋这个专家。大多数农民执拗地认为,能产多少农作物,完全是由土壤情况、降雨多少决定的。2015年3月,杨林栋对村民的土豆种植方式展开调研。经调研发现,村民们的种植方式极为传统。存在着“广种薄收”“病虫害防治盲区”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讲“扶贫先扶智”,杨林栋谋划着从思想上扭转老百姓的思路。

杨林栋在田间指导土豆种植

杨林栋明白,要让村民相信科学种植,就得“做给他们看,领着他们干,带着他们赚”。2015年春,杨林栋通过省农科院项目资金在村庄河畔整治出一片6亩试验田,引进早中晚及品质各异的6个土豆品种,改变土豆传统种植方式,采用宽窄垄、平播出苗后起高垄的技术,在试验田上大刀阔斧地做给农民看,在杨林栋的带领下,柴厂村2015年实收测产土豆产量平均亩产4500斤,比往年产量翻番,最大的土豆3斤9两,单株最高产量6斤7两。杨林栋通过专项扶贫资金,购置成套的土豆农机具,使2016年全村土豆种植实现全程机械化,减轻了群众体力劳动强度。

63岁的村民阎玉生之前总爱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可吃了大亏了!”原来,杨林栋最初在村里推广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时,种了几十年土豆的阎玉生不以为然,他对杨林栋说:“你这是胡闹!等秋天收获了我再和你理论!”秋天收获时,别人种了“晋薯16号”的亩产2500多公斤,阎玉生一亩地才收获了500多公斤,算下来总共少收入1万多元。如今,阎玉生成了杨林栋最忠实的粉丝,“杨书记让我咋种我就咋种,听他的不会错!”

“土豆书记”,走访摸底做实事是老乡的贴心人

如果只会通过种土豆带领大家脱贫,肯定当不好“第一书记”。刚成为第一书记时,杨林栋也有些不知该从何下手,想到小时候学过的毛主席语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于是他开始一一走访贫困户,着手开始开展扶贫工作。

看到仅存5户人家的村落,只有几孔旧窑洞散落在向阳山坡上;看到村民们冬天只能用塑料布把窗户封得严严实实保暖;看到贫困户不会写字,只能在贫困户复核表上按手印时,杨林栋被触动了,真真切切感受到贫困地区农民生活确实贫困:“当时我就暗下决心,既然担任了第一书记这个角色,我就必须为他们做些实事!”

走访贫困户

通过走访摸底,杨林栋对每一户贫困家庭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对每家地里的种植情况都清清楚楚。“小康路上不落一人!”他坚定地说。他一一为贫困户量身定制扶贫方案,进行精准帮扶。村民李建中养了10年蜂,因资金短缺,很难扩大规模,“杨书记了解到情况后,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养蜂用具,主动帮我们申请相关养殖项目,扩大规模有希望了。”李建中说道。村民刘换青,丈夫患癌去世,家庭失去顶梁柱,家里负债累累,杨林栋帮她种植苜蓿,养殖牛羊。大学生闫斌斌想开网店,杨林栋帮他在阿里巴巴注册“农村淘宝服务站”……杨林栋认为,一个好的产业生态就是在脱贫攻坚项目支持结束后,还能可持续发展,老百姓脱贫不返贫。杨林栋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想法和主张,并帮助柴厂村的老百姓物底改变了他们的活法。

他为全村定制13个自主发展项目,涉及贫困户54户147人。发展“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项目,于2016年度,在杨林栋的带领下,柴厂村实现了全村脱贫。2017年杨林栋依托省农科院建立了10座香菇反季节生产大棚,成立香菇生产专业生产合作社,在村北梁建500亩沙棘,160亩西梅园。让柴厂村有了自己的一片经济林,使当地的绿水青山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2016年,杨林栋还为柴厂村及圪徐沟自然村,申请立项了“贫困村现代农业机械化作业及配套栽培技术推广”项目,购进了2台拖拉机,1部犁铧,2部旋耕机,5部马铃薯农机具,实现了马铃薯种植全程机械化,既节省了人力,又标准化栽培,提高了产量,还有效地防止了过大薯的出现。由于杨林栋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指导村民种植土豆,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土豆书记”,他说:“我很喜欢这个称号,我要和农民一起,通过科学种质土豆实现脱贫致富梦,实现中国梦!”

为农民培训土豆种植技术

如今,杨林栋结束了第一书记的任职,回到了铃禹分管脱贫攻坚领导组办公室,但他始终心系扶贫工作。经常与第一书记交流工作,组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干部包带工作等,始终是基层一线扶贫干部的知心朋友。积极推动落实“院县共建”产业扶贫创新工作,通过规划引领、资源融合、科技下乡、助力产业发展等探索实现产业脱贫的扶贫新模式。持续下乡服务马铃薯产业,年年担任省科技厅的科技特派员,深入吕梁山区开展马铃薯技术推广,采取集中培训加田间指导讲给群众听,建样板田开现场观摩会做给群众看,给群众联系土豆销售,帮扶群众赚。他始终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体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和顺县铃禹扶贫帮扶村与帮扶工作队员一起深入大棚指导生产

张家口龙城校区
邮编:075000
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胜利南路94号
桥西校区
邮编:075061
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祭风台街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