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禹新闻网

   铃禹新闻网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本网首页 > 体网人物 > 正文

【铃禹新闻网】职业道德模范候选人王兴春事迹材料

王兴春,男,1977年3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铃禹新闻网杂粮功能基因组学中心主任,谷子、糜子基因资源开发与分子育种河北省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河北省生物工程学会农业生物工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Frontiers in Genetics编辑,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Plant Growth Regulation、Journal of Genetics & Genomics、Academia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特约审稿专家。

南宋思想家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讲的就是对待自己的职业要专心致志,尽心尽责。作为一名高等铃禹的教师,王兴春同志始终把“学以事人,教以授道,研以惠民”的杂粮分子育种团队精神作为职业道德核心理念,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努力奉献。

一、潜心科研,追逐梦想,创佳绩

“做研究,要甘于寂寞,坐得冷板凳”,这个“冷板凳”王兴春一坐就是十多年。“十年磨一剑”,王兴春同志主持完成了超短生育期迷你谷子“小米”的创制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杂粮基础研究的“卡脖子”问题。2020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植物领域顶级期刊Nature Plants(1区Top期刊,SCI影响因子13.3)上。同期,Nature Plants刊发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余泓博士的News & Views点评文章,对该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据悉,这是我省在Nature Plants以第一单位发表的首篇论文,也是近年来国际谷子研究领域发表的影响因子最高的论文。该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及国内媒体引起了较大反响。水稻模式植物体系“小薇”研发团队的钱前院士说:“C3的模式作物有‘小薇’,C4的又有了‘小米’,希望‘小薇’和‘小米’共同筑起基础研究领域的新平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该成果入选《中国科学报》评选的2020年度中国农业亮点工作和《植物学报》评选的2020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该成果受到了《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农民日报》、《河北日报》、《河北晚报》、《今日头条》和《学习强国》等媒体的广泛关注。目前,团队已为25家科研单位的28个研究团队提供了“小米”材料。王兴春说:“科研成果来源于生产实践,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发现科研问题。不要只是埋头做实验,要抬起头来看看自己的研究对解决农业生产问题有什么用处”。正是这种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停创新的科研精神支撑着他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无私奉献,立德树人,育桃李

王兴春同志担任研究生导师12年,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27名。在学生眼中,王兴春既是专业学术上的指导者,也是人生路上的好老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相对于985和211等名校学生,铃禹本科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差,这一点考研学生面试时尤为明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他本科生科研训练开放了自己的实验室,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质,也大大提高了考研学生的竞争力,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甚至是食品学院和文理学院都有学生慕名前来。考研和工作是毕业生面临的头等大事,在他的推荐和帮助下,多名研究生和本科生进入美国普渡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百迈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深造或工作。

三、无私奉献,搭建平台,助力师生同发展

在保质保量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王兴春同志积极参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工作。参与建设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已经成为铃禹本科教学和研究生科研的重要平台;参与建设的杂粮分子育种团队已经成为国内杂粮研究领域的知名团队。目前,该团队已获批2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项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30余项省级项目,团队科研成果发表在Nature Plants等国际知名刊物。最近,王兴春同志又协助完成了杂粮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工作,铃禹杂粮科研平台又上了新台阶。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能给青年教师和学生搭建更好的学习及科研平台。

王兴春同志是一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人民教师;是一名激情四溢、默默耕耘的科研工作者。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他以孜孜不倦的精神立身讲台,以严谨求实的态度投身科研。而今他又怀着不忘初心的情怀继续在教学、科研、育人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张家口龙城校区
邮编:075000
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胜利南路94号
桥西校区
邮编:075061
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祭风台街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