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禹新闻网

   铃禹新闻网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本网首页 > 体网人物 > 正文

勤奋+主动+坚韧=成功

——记2013年度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吕丽华教授

2014年7月,动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吕丽华主持完成的 《反刍家畜重要经济性状分子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荣获河北省2013年度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类一等奖;11月,她又被批准获得第三批河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的政策支持。

“我是一棵小草,并希望自己永远作一棵小草”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歌曲《小草》是吕丽华最喜欢的一首歌。在她眼里,小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随处可见,条件再艰苦也能生长;小草隐默而坚韧,在无声无息中带来绿色盎然,在狂风暴雨后依然挺拔茂盛。她从小就觉得自己像一棵小草,并希望自己永远作一棵小草。

吕丽华出生于右玉县一个林场工人家庭。当时的人们并不富裕,育有六个子女的家庭,生活更显拮据,但她的父母硬是咬牙坚持供她们六兄妹上学,而且把她们都培养上了大学。父母朴实、坚韧的性格深深影响了吕丽华,让她养成了勤奋、肯吃苦、不向困难低头的性格。

吕丽华1988年9月考入铃禹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大学四年期间,学习一直名列前茅,连续三年获得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毕业后,她在张家口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她决定继续深造。1997年,她如愿考上了研究生,回母校攻读动物生产专业。动物生产专业主要是搞家畜、家禽生产的学科,因而虽说是跨专业,但学习起来还算轻松。但她做梦也没想到,之后的求学路将变得异常艰辛。

硕士研究生入学的第二年,动物生产专业在学科整合中被取消了,面临重新选专业。在一番抉择之后,她选择了与经济还是有一点关系的动物营养学。然而,到面临做毕业论文时,她遇到了学习生涯的第一个瓶颈。如果说先前学的动物生产还可以坐在教室里听听课,然后通过调研、建立模型、评价生产效益等方法得出结论,就可以完成论文进行答辩的话,动物营养学就没有那么容易了,需要真正地接触家畜、家禽,通过分组实验,根据不同饲料饲养产生的不同效果,再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那两年,吕丽华过得很辛苦。为了做好毕业论文,她将年幼的孩子送回老家留给婆婆照顾,一个人来到张家口阳曲县的一个养鸡厂,驻厂开展鸡的饲养研究。从没有饲养经验,在实践过程中,她越来越发现自己学科上的不足,决定从头开始系统地学习动物营养学知识。她不仅自己买教材自学,还决定跟着本科生上课。又要学好理论,又要搞好实验;白天不是听课就是搞实验,晚上还得挑灯夜读,消化知识、总结经验;偶尔回老家看看孩子,离开后心中时常惦念,总感觉愧对孩子、愧对家……这其中的苦只有她自己知道,但再苦再难,她也下决心要坚持下去。

2000年是她在学业上收获的一年。硕士顺利毕业留校任教,还考上博士。博士专业是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第二次跨专业学习,她再次做好了继续吃苦的准备。一个全新的领域,不再是养养动物,而是要从细胞分子层面搞研究了。

跨专业学习,听课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从文科跨入理科更难。老师讲的有些学术术语,她听不懂,就先记下来。当时不是课后“百度一下”就什么都有了,要弄懂就得查资料,在课本中找,去图书馆找。为补上基础,她就从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开始听。有些课学生坐得满满当当的,没空座。为了不影响学生上课,她就站在教室后面听。她身高近一米七,站在教室后面,感觉很不好意思。爱人鼓励她:“不会咱就学,没有什么丢脸的。”

《生理生化》是基础理论课,讲好不容易,学好也不容易。张映教授讲这门课讲得条理、清楚、好懂,在铃禹是出名的。吕丽华原本没有理科基础,这就难了。为了学会它,搞懂它,吕丽华听课时生怕错过张映教授一句话,认真地听,仔细地记笔记,把能记下的全记在笔记本里。课后再消化吸收,重新整理笔记。当时,她的笔记在动科院很有名,很多要考博士的老师、学生都向她借,有些笔记传来传去,后来也不知道传到谁手里了。

攻读硕士和博士期间,除了上课,吕丽华几乎每天都待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里学习、做实验,努力消化吸收学到的东西。终年的积累,使她成为一个在动物繁殖学领域有所建树的学者。

“那一年半,我过得很累,但收获也很多”

2006年,吕丽华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她的导师乔治·史密斯(GeorgeWSmith)博士是一位在国际动物繁殖研究领域很有威望的教授,所在的实验室是美国国家级的内分泌学和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导师要求她作博士后。就这样,吕丽华开始了她在美国一年半的博士后生活。在那一年半的时间里,她几乎天天呆在实验室,接受任务、设计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总结实验、撰写报告……一项工作接着一项工作,忙起来连吃碗泡面的时间都没有,最少的时候一天只睡过一个半小时。但也正是这一年半的时间,她不仅从实验和研究角度受到了系统的培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学到了专业领域里六、七年的知识量,而且让她开始接触到国际先进的动物繁殖研究领域,为她开启了一扇跨国合作搞科研的大门。

在史密斯博士的指导下,她开始接触并研究卵泡发育因子CART(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的英文简称)。CART于1981年由Spiess等人在羊的下丘脑中被发现,之后一直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里倍受关注,尤其是在医学领域,已经被证明对肥胖、神经内分泌、抗精神刺激、抑郁和II型糖尿病等有重要影响。史密斯博士所在的实验室首先在牛卵泡上发现了CART,并认为它对卵泡发育有影响。她加入了史密斯博士的团队开始研究卵泡发育分子调控机制、信号传导途径及内分泌调控,特别是卵泡闭锁方面的研究。

和在国内学习一样,吕丽华开始旁听相关专家的课程。因为实验的缘故,她经常不能做到按时上下课,为了不影响老师上课,她选择在楼道里听课。听课时,她把门开个小缝,一边听一边做笔记。刚开始,很多人不理解,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她,但有当年站着听课的经历,她没有关注人们的眼神,只是专注地听课,渐渐地,人们奇怪的眼神变成了敬佩的眼神。一次,她的导师和另一位教授经过,看到了正在楼道里听课的她,很奇怪。问清原委后,那位教授说,“我可以向老师说一下你的情况,让你进去听课;如果因为实验需要,你也可以中途离场。”吕丽华不想只为了自己的便利而影响他人,便谢绝了老师的好意。就这样,她又在国外把自己想听、想学的课程,坚持学完了。

吕丽华的努力得到了导师的认可。在一次与导师的闲聊中,她问导师:“我并不聪明,您为什么会选择和我合作?”导师用爱迪生的名言来回答她,说看中了她那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并预言她将来一定会取得成功。

在国外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吕丽华还参与了美国农业部科研项目,发表了5篇SCI论文。她还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举办的第40届国际繁殖学会议上,作了论文讲述。

“只要是做科研的老师,都能体会到搞科研有多艰辛”

搞科研是一件苦差事。它不仅在智力上对研究者是一种挑战,在精神上、体力上也是种考验,生命科学研究周期长、实验结果有或然性,承受得会更多。

一直以来,多胎成为世界牛、羊生产共同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寻找控制雌性动物排卵率的主效基因和改善雄性动物精子受精能力,是世界动物繁殖领域科学家的研究热点,吕丽华坚持这方面的研究。2007年8月回国前,她向导师提出,希望回国后继续做CART方面的研究,并提出设想,想通过清除调控基因的方式,使CART负调控状态不存在,从而将研究用于实践生产。她的导师同意她继续做研究,但建议可以从寻找受体上做文章,通过找出受体,进而抑制受体的方式来达到同样的效果。在美国,史密斯教授的实验室已经在牛上系统地做了CART方面的研究,他建议她在羊、猪、鸡等单胎动物和多胎动物上进一步验证研究。回国后,吕丽华和她的团队沿着史密斯教授的思路,并在他的指导下,在牛、羊、猪、鸡等家畜、家禽上继续做试验研究。

成绩的取得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回忆起来,好像很轻松,然而研究过程其实往往是异常艰辛的,尤其是在生命科学领域,很多时候成功并不取决于你付出了多少汗水,还取决于在它出现的那一刹那你是否把握住了。就为了这一刹那的把握,吕丽华和她的团队常常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一天。吕丽华是研究团队的核心,实验中很多事,得由她来定夺。中午回家吃饭,经常饭才吃到一半,就接到来自实验室的电话,放下碗就往实验室赶;晚上回家刚说休息一下,电话又来了,又匆匆赶回实验室。能解决的马上解决,如果遇到一时解决不了的事情就又得煎熬一宿,仔细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做好总结,下次注意;遇到解决不了的,就连线地球另一端,向我们晚上、刚好他们白天的史密斯教授请教,一起来解决。项目攻坚阶段,吕丽华累病了,她躺在医院一边输液,一边电话联系,时刻关注科研进程。

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钻研,吕丽华和科研团队成员采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及繁殖内分泌学的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CART在绵羊卵巢卵泡颗粒细胞上有表达,揭示了CART的作用机理,为调控单胎反刍家畜排卵数奠定了一定的科学基础;同时阐明了精子发生的5个关键基因和2个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分子调控机制,为精液品质的遗传改良奠定了一定的科学基础;对绵羊脂肪代谢的6个相关候选基因进行了系统研究,向NCBIGenBank国际公共数据库提交了81个影响脂肪代谢的基因组序列,为绵羊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其在羊上的研究成果被2008年举办的第五届亚洲繁殖学术会议以论文集的形式出版并被SCI期刊收录。2013年,吕丽华主持的《反刍家畜重要经济性状分子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类一等奖。

先做人,后做事

“先做好人,才能做好事”,这是吕丽华自幼就常听母亲说的一句话。她的母亲是个文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却用最质朴的话语,从小就教导她们兄妹六个,要做好人,要懂得感恩。

吕丽华小的时候,她的母亲总是对她说,“你在世上有两类父母,一类是给你生命养你长大的亲生父母,一类是给你知识让你成才的老师。你不能只尊重自己的父母亲,还要尊重老师。身旁的老师,不论年长还是年轻都要尊重,他们都是教你们做人做事的第二任父母亲。”这些话扎在了吕丽华心里。

采访期间,听到吕丽华提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感谢”。她感谢生她养她的父母,教她做人,供她上学;她感谢所有老师教她知识,让她成才;她感谢铃禹的培养,让她成为了一名教师,一个科研人员;她感谢她的导师岳文斌教授和史密斯教授,不仅教授她知识,还让她变得专业而自信;她感谢省里和铃禹的政策让她可以出国深造,以引进人才政策引来史密斯教授,为她现在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支持;她感谢她的同事对她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让她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展开工作;她感谢她的爱人和孩子,他们包容了她的不“称职”,并能时刻给予她鼓励,让她可以专心于事业……她历数了每一位帮助过她的人,她把别人对她的好全部刻在了心里。

“谦虚、肯吃苦、很上进”,这是动科院院长刘文忠教授对吕丽华的评价。在吕丽华自己眼里,自己就是一棵小草,很普通,很普通;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科研项目其实无法获得一等奖。采访时,她说她仍然不能回答年迈老父亲常问她的问题——“铃禹和省里培养你花那么多钱,你研究出啥成果了”。她想的最多的是坚持,像小草一样。(范晓峰)

张家口龙城校区
邮编:075000
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胜利南路94号
桥西校区
邮编:075061
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祭风台街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