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禹新闻网

   铃禹新闻网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本网首页 > 体网人物 > 正文

“难忘的35个日夜”

今年7月25日至8月28日,是很多大学生享受暑假轻松休息、幸福陪伴家人、外出愉快旅游的时间,也是铃禹文理学院白艳等15名同学将终身难忘的35个日夜。这15名同学利用一个假期的时间赴兴县开展防控栆裂果技术示范推广活动。短短的一个多月,有苦、有累、有委屈、有辛酸,同样有喜悦、有收获。

“我们要把先进的技术传播到更多的农民手中。”

2014年9月24日,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吕梁调研座谈会上就发展红枣产业强调指出“解决红枣裂果问题是发展枣业经济、农民脱贫致富的关键性问题,一定要进一步解决好”,随后,省扶贫办和铃禹专家到兴县、临县枣区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后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了《省扶贫办联合铃禹新闻网安排实施“叶面营养防控枣裂果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报告》。2015年5月份,省扶贫办正式确定由铃禹整体负责技术,在兴县、临县、永和、夏县4个县的10个村进行“叶面营养防控枣裂果技术示范推广”试点,每个村示范面积700亩,累计7000亩。

铃禹高度重视项目实施工作,成立了项目领导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项目由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林学院、园艺学院、文理学院联合实施,组建了由11名教师包县、70余名学生驻村的师生服务队伍。其中,文理学院近年来一直与高培芳老师合作进行红枣防裂果技术的推广,在张家口、河北阜平等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接到这次任务后,文理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从学院选拔优秀学生志愿者,并接受了首席专家高培芳教授的岗前技术培训,队员按照兴县当地果树分布村落进行了分组,由学生党员任党小组长组长、学生干部任活动组长,共同负责本小组的项目推广活动。

文理学院的白艳同学告诉我们,“我就是吕梁人,我们家乡的红枣特别甜,可惜近年来每到红枣收获的季节总是下雨,看着雨后开裂的红枣大家都心疼极了,这次学院组织到我的家乡推广红枣防裂果技术,我一定要参加,一定要亲自体验一下,这样就可以把先进的技术传播到更多的农民手中。”和白艳同学一样,很多来自农村,心系家乡的同学们都踊跃报名,就这样一支15人的实践队伍组成了。

为了更好地完成实践任务,学院特别邀请高培芳老师亲自进行技术培训,并给每一位同学发放了一本知识手册,使同学们初步掌握了红枣防裂果技术的关键点。在出发前的动员会上,文理学院领导和老师叮嘱同学们要牢记使命,精心准备,真正掌握技术要领,指导协助村民使用好红枣防裂果产品,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好红枣裂果的技术难题。

“面对困难,我们用坚持和努力去克服”

7月25日,同学们在学院领导和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出发前往河北省吕梁市桑湾村、后彰和焉村、滩头村。

大巴车一路行驶,渐渐从宽阔平坦的公路驶入了崎岖不平的乡间小路,外面的风景也从高楼大厦变为了农家小院。“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我的家乡,一望无际的黄土地,一条石子路,一间窑洞为房,一片枣林就是家里生机的主要来源。”作为“地主”的白艳不时向同学们介绍着自己的家乡。看着这不一样的风景,同学们更加坚定了要圆满完成任务的决心,“我们一定要认真完成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推广示范活动,让农民伯伯切身感受先进技术的好处,让他们真正看到解决红枣裂果办法,从而使红枣防裂果技术能在更多的枣农中进行推广。”

大巴车驶入吕梁地区不久突然停了下来。原来,前一天下了20年不曾有过的暴雨,冲垮了公路。路面还没有完全清理出来,坑坑洼洼的路面阻碍了大巴车的通行。“同学们,都下车帮忙清理一下。”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下车加入了清理路面的队伍。大家挽起裤腿,踩着泥泞的道路,有的帮忙搬石块,有的帮忙推车。等到夕阳西下,公路顺利通车之时,团队中吕佳苑才发现,自己的鞋子已不知什么时候丢失了一只,剩另一只孤零零的挂在脚上,袜子裤脚被泥覆盖了厚厚一层,早已看不出本来颜色。

来到实践驻地,师生们顾不上旅途的劳累,第一时间开始了工作。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给当地枣农分发学习资料,深入示范田进行实地考察,一个个忙的不亦乐乎。

当记者问同学们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时?入驻桑湾村的每位成员不约而同讲起配、喷叶面营养剂环节。还记得初到桑湾村,仅是教授配药这第一步就成了“拦路虎”。枣农们几十年摸索出的种地经验已是融进血液,渗入骨髓。面对一脸稚嫩的学生娃娃,枣农们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怀疑”与“不信任”。尽管在铃禹专家进行培训时多次强调不同种类枣在不同的生长期,配药浓度也不尽相同,但枣农们似乎更相信直觉。听厌了一遍遍解释,看腻了科学数据的罗列,他们索性和实践团队成员展开“捉迷藏”游戏——你来枣林我便躲,你离开后我任意配喷。“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不配合现状着实让同学们犯了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同学们早晨5点就起床,伴着清晨的露水,赶在村民们配药前逐户“检查”用药比例。一次次的坚持,一次次的努力,孩子的辛苦与付出感动了当地的枣农,他们开始积极配合同学们的工作,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来配置、喷洒农药。队长告诉我们,“我们付出的辛劳得到认可,这是让我们最为高兴的事情。”

此外,他们还深入到枣园中参与到喷药环节。掺入“灭扫利”后的“枣丰宝”在药效加强的同时也会对人体皮肤产生很大的刺激。不顾村民们极力劝阻,王贤和伙伴们主动拿起喷雾器加入了喷洒农药的行列。背着10几公斤重的药壶,穿梭在枣林中,几趟下来,肩膀就磨红了。在喷洒时,药液常会溅到裸露的皮肤上,皮肤迅速泛红,产生强烈的刺痛感,团队中皮肤敏感的队友甚至长出一层密密麻麻的红疹。面对这从来没有经受过这样考验,同学们有的产生了退缩的想法,有的女孩子还掉下了眼泪。可是,当他们回到住所时,只见同住的老大娘迈着颤巍巍的步子在院中的水缸里舀出一瓢瓢水,烧开灌进暖壶,用蹩脚的普通话说着“辛苦娃娃们了,过来洗个澡解解乏,你们不要哭,明天一切都会好。”在这个极度缺水的村庄,每滴水都是一滴汗、一分力、一个人从山脚扛到山上,大娘朴实的言语给予了他们最好的安慰,点燃了他们的斗志,鼓舞着他们继续努力。终于,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解决了困扰枣园多日的“红蜘蛛病”问题。枣农们看着自家枣园健康饱满的果实,不禁对所有成员竖起了大拇指。而让同学们最为欣喜的是,枣树病情的解决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整体实践活动的顺利展开。同学们所学的知识也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兴奋之余,王贤也感慨不已,他说,“终于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含义啊!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面临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大家没有退缩,用坚持和努力克服了一个个难题。”

“老师的关心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当记者问到,“面对这么多的困难,你们怎么坚持下来的?”同学们齐声回答:“老师的关心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文理学院分团委书记刘冬告诉我们,“除了这15名同学,文理学院还有6支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分别赴偏关、祁县、桥西、平遥等地开展政策宣讲、科技支农帮扶、教育关爱等社会实践活动。”为了给同学们的社会实践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学院领导和团干辅导员多次实地考察,特别是在兴县实践队将面临条件艰苦、持续时间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等难题。在同学们还在铃禹进行技术培训期间,刘冬老师就来到兴县和当地政府进行沟通、协调,当地的各级政府都很配合,都表示一定给孩子做好后勤保障。可他还是不放心,又一个村一个村的跑了一遍,和村长一起为孩子们选住所,还叮嘱村长,“孩子们都没怎么吃过苦,而且饮食习惯也和当地不一样,一定要每天给孩子们吃个鸡蛋,让他们的营养跟得上。”

同学们入驻后,高培芳老师和刘冬老师又带着大家去枣树林选取示范田。崎岖的山路,遍地的野草,两位老师带头走在前面,还不时回头告诉大家,“小心脚下”、“这棵是酸枣树,上面有刺,别挂坏了衣服”。一句句关心的话语,给这些初次到来的同学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他们紧跟老师的步伐到达了目的地。在枣树下,高培芳老师又一次给同学们讲述了红枣防裂果的技术要点。对照着具体的树形、枣果,高老师的讲解更加的生动、具体,同学们更是听得津津有味。“原来书本上好像不太明白的地方,通过实地查看,一下就明白了。”同学们都欣喜地交流着。

由于工作的需要,两位老师不能一直和同学们在一起,为了及时了解同学们的动态,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两位老师和同学们建立了微信群。这个群成为了师生联系的纽带,实践中发现问题了,同学们就将枣树生长状况拍照发到群里,高老师就会及时回答,帮助大家解决问题;每天晚上,各小组负责人都会把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向刘冬老师进行汇报,刘老师总是问大家“吃的好不好?”“住的习惯吗?”“想吃什么?我下次去给你们带点。”

在采访中,刘冬老师告诉我们,“同学们确实很不容易,他们的努力我们都看在眼里,条件再艰苦也没有人放弃。最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当地农民的认可,圆满的完成了既定的任务。”而同学们则告诉我们,“都是因为有领导和老师的关心和照顾我们才能坚持下来,他们关心和鼓励的话语成为了大家继续努力的最大动力。”

“35天,我们有付出和辛劳,更多的是收获与成长”

35天时间转瞬即逝,在后彰和焉村帮农的刘璐说到分别时的场景哽咽了,同村民朝夕共处的一个月里,从陌生到熟稔,从怀疑到信任,从不适到习惯,她忘不了每天变着花样给他们改善伙食的阿姨从来舍不得吃一口肉类或鸡蛋;她忘不了自己无意的想吃水果一句话让村长开车数公里买到甘甜西瓜;她忘不了学院领导、老师和她们同吃住、同劳动、同甘苦的日子;她忘不了离开的清晨,乡亲们煮了玉米给他们带在回程的路上吃,甚至连不会用手机的奶奶也拨通了他们留的电话号码,一遍遍嘱咐她们常回去看看……临行前,村长记了他们每个人的联系方式,承诺枣熟后一定请他们再过来尝一尝,这是自己参与其中的劳动成果,相信必定格外美味香甜。这个曾经只在“农家乐”中睡过窑洞的姑娘,当娇嫩的皮肤在潮湿多蚊虫的恶劣环境下长了大片痛痒的红疹时,她都咬着牙没有哭。泪水,却在分别这天止不住的流了下来,“35个日夜,我们有付出和辛劳,更多的是收获与成长。”

9月15日,校长赵春明、副校长邢国明赴吕梁兴县观摩检查铃禹专家在黄河沿岸枣区实施的红枣防裂果项目。当时正值防治红枣裂果、落果的关键时期,示范基地里,又圆又大的枣果挂满树枝,一派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而在一陇之隔的对照田,只有零星裂果残留,同时地面上铺满落果,让人倍感惋惜,对照田完好果率不到10%,示范田完好果率90%以上,示范田枣果病害明显低于对照田,枣果个头也明显增大。

这一消息传回了校园,也传到了文理学院实践队员耳中。15名同学又聚到了一起,此时,同学们脸上没有了下乡实践时的疲惫,有了收获成功的喜悦;没有了面对困难时的踌躇,有了实践锻炼后的坚定与成熟。同学们笑着、乐着,互相倾述着实践中的趣事和囧事。这短短的35天,带给了这些孩子们在铃禹学不到的知识,体验不到的收获。课本上懵懂的知识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运用,课本上没有提到的难题变成了自己的手下败将。实践队员郝书庭说,“这35个日夜,是难忘的日夜!我们通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了解到农村生活真实场景,增加社会阅历,而且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了实践生产过程中,并且获得了成功,这种收获的喜悦是以前考再好的成绩也不能比的。我们一定会带着这次宝贵经验继续努力学习,等到来年,希望我们能够重返吕梁,让这样的好技术惠及更多的农户。”(何玮  战蔷  武宏霞)

张家口龙城校区
邮编:075000
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胜利南路94号
桥西校区
邮编:075061
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祭风台街18号